悔改之道|第12讲 马可悔改(附文稿)
- 悔改之道
- 2025-05-15
- 746
- 第1集
本系列共20讲,欢迎持续学习!
第12讲 马可悔改
悔改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施洗约翰在约旦河边为人施洗时所传的就是悔改的信息,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你们要结出果子与悔改的心相称。耶稣接续施洗约翰的工作,初次发声时也说: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今天我们生活在恩典的国度,将要临近基督再来那荣耀的国度,圣经预言的时兆很多已经看到,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来之前也要怎样,地上毫无信德,邦国多有困苦,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悔改。
一、马可的家庭背景
马可名字的意思就是“照耀”,经上说:“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赛60:1)智慧人必发光如星。每一位基督徒要作光作盐发光照亮周围的人,马可编纂马可福音,记述了耶稣传道生涯以及所行的神迹,照亮了很多人。
马可住在耶路撒冷,父母属利未支派,母亲名叫马利亚。马可和巴拿巴是表兄弟,如同耶稣与施洗约翰的关系;马可和耶稣都是表弟,巴拿巴和施洗约翰都是表兄。
马可家是利未人的家庭,利未人的工作是带领人与上帝和好,自古就有与上帝联合的意思。马可和巴拿巴也不例外地继承了使命。利未人在献祭制度尚未止息之前会参与会幕的事工,亚伦后裔作祭司,参与杀羊献祭的工作。
马可家很富裕,住楼房,一般贫困家庭住不起楼房。杜甫写过一首感叹茅屋被大风刮走,呈现出他的贫穷潦倒。马可家还有仆人,彼得被希律捉拿蒙主恩眷被天使领出监牢,他来到马可家时,那个听到彼得声音却忘记开门的就是一个使女;圣经记载他家里还有仆人。马可的穿着也显出家境的殷实,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时,马可赤身逃跑,脱掉身上的细麻衣。这种高档面料,常人消费不起。马可的母亲是爱主的信徒,她奉献家庭作为基督徒聚会之用,面对不同的人,需要接纳和包容的慷慨精神。
马可家的聚会点也常常接待先知,真是蒙福的,正如撒勒法的寡妇接待先知以利亚之后,不但生活上有了转变,儿子还死而复活。经常有亲自跟过耶稣、热心爱主的使徒到马可家。马可在这良好的氛围中受熏陶,也作了耶稣的门徒。当五旬节圣灵沛降时,众人正在马可家中聚集,想必马可也在现场,体验到意义非凡的属灵经历。他亲眼看到圣灵的沛降,众人说起别国的话。彼得被救离监后到了马可家,也让他见证了圣灵的作为和上帝的大能。属灵的熏陶非常重要。
二、马可的灰暗经历
马可的表兄巴拿巴的名字意思是“劝慰子”,他性情温柔,很有劝勉举荐的恩赐,给予马可很多属灵的帮助。马可因着巴拿巴与保罗结交,有幸跟随他们旅游布道。因软弱退后,第二次请求再次跟随,却遭到保罗的拒绝。温柔慈爱的巴拿巴却坚持带他同行,为此他就和保罗分开作工。从此,马可在巴拿巴的扶持下成长为一个忠心事主的好工人。
马可的信仰经历中也有不光彩的一面,经上说:“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可14:50-52)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马可面对突然临到的患难惊慌失措,作出了让人诟病的举动。使徒彼得亲历耶稣所行的诸多神迹之后,却也在鸡叫两声以先三次不认主。初遇患难,表现出紧张和恐惧是属灵经验缺少的正常表现。众门徒在恐惧中四处逃跑。
虽然这些使徒都有过相似经历,以后传福音他们却为上帝刚强站立,甚至勇敢地为主殉身。今天,我们也要为初遇患难求上帝赐胆量,使我们毫不畏惧,还要求应对的方法和得胜的秘诀。当你身处患难中,要仰望主,与耶稣的痛苦经历作对比,你就会发现你的痛苦很小。你再将所受的痛苦与天国的荣美对比,就会发现所受的痛苦很值得。因为“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7)我们平日要祷告和思考,小患难都是操练,预备我们将来好去应对更大的事。
马可在客西马尼园丢掉细麻衣,赤身而逃,细麻衣是昂贵布料经过复杂制作工艺得来的。身穿细麻衣象征披戴主的义袍。我们接受耶稣基督作个人的救主,享有基督徒的名号,披戴基督的义,但我们心里是否真有基督的义呢?保罗曾在书信中称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为圣徒,因为他们接受基督宝血的功劳,被称为基督徒,就站在得救的地位上。但这只是信仰的基础,并非最终的得救。我们过去接受救恩,从罪中得蒙拯救;现在仍要与主连合,在基督里照主所行的去行,持守信仰到底,绝不放弃,这就是今天的得救;最终的得救就是在变化升天与主在空中相遇的时候。
基督徒是站在得救的地位上,还要努力行走天路,才能最终得救。有一种错误的理论,鼓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分清得救的三个层面。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同我们一样站在得救的地位上,但他们还有很多罪,甚至有连外邦人都不齿的伦理上的罪,保罗仍称他们为圣徒,这是因他们蒙受赦罪之恩,站在得救的地位而言。然而,这并不是指他们已经成为真正的义人,他们还没有结出圣灵的果子。
救主在十字架上第一次喊“成了”,宣告愿意接受救主的人都可以站在得救的地位上,基督第二次喊“成了!”(启16:17)七灾倾降,上帝要刑罚恶人,属上帝的人已经受印记,印证他们结出了圣灵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基督第三次喊“都成了”,上帝重造新天新地,使义人居在其中。
当我们接受了救赎之恩,就可以像保罗所说,“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加6:17)耶稣的印记就是受苦舍已。同时,我们也要接受圣灵的印记,晚雨圣灵的沛降显明我们已经结出圣灵的果子,圣灵就印证我们恢复了上帝的形像,是上帝的真儿女。另一种印记是永生上帝的印记,印在得胜者前额,上帝要接他们活着升天。
马可赤身而逃带给我们思索,我们遇到困苦时是否也会扔掉细麻布,赤身而逃呢?圣经论到老底嘉教会自以为“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启3:17)“赤身”是因没有耶稣的义,显出亏欠,徒有基督徒的名号,信仰活动流于形式,遇到患难就如同马可丢掉细麻衣。马可当时若寻求上帝的帮助,就不会失败了。
三、马可中途退缩
马可在平安稳妥时到亚历山大传道,设立教会的监督,也往吕比亚去传福音领多人归主,后来又返回到亚历山大,殷勤作工,帮助各地教会发展福音。马可跟随保罗与巴拿巴作工时,结出很多福音的果子,还为饥荒募捐赈灾,作工果效斐然,令人羡慕。他看到工作的意义,和他们同工传道,可惜中途遇到患难时退缩了。保罗刚强壮胆,遇到困难,百折不挠,他对马可中途退缩的行为感到郁闷。保罗有一次面对逼迫时,众人催促他逃跑,他却不肯听从,直到上帝指示他的人生使命是远远地往外邦去传福音,他才离开。保罗愿意直面困难,所以他对马可畏难退缩的行为极为不满。
四、巴拿巴带领马可成长
保罗参加耶路撒冷会议之后又来到安提阿,马可深受感动,又想加入他们传道的行列。然而,保罗和巴拿巴因他起了争执。保罗因为马可不能勇敢面对困难,担心影响圣工而不愿接纳他;巴拿巴却显出包容,他相信马可不会再畏难放弃。现今的教会很需要保罗的精神,也需要巴拿巴的精神,
有一棵不开花的树,有两个人持不同的态度,一位想立时连根拔起丢掉,另一位说再等一年看情况如何,心里仍存期望。结果,来年树开满花。巴拿巴如果也和保罗一样,不愿意再给马可机会,马可的信心或许就被摧毁了,以后一蹶不振,将来也写不出马可福音,更不能有益于教会了。
至此,保罗与西拉同行,马可与巴拿巴同行,两边就此分开作工。巴拿巴和马可到塞浦路斯,保罗和西拉按照原计划去探望新信徒。马可后来成长了,成为成熟的工人,还和彼得同工。马可信仰根基的奠定与使徒们密切相关。保罗称提摩太是他在福音中生的儿子,然而提摩太的信仰并非保罗传给他的,而是保罗在工作中培训教导他,这种属灵的父子关系,在彼得和马可身上也适用。彼得与马可同去巴比伦传福音,他在书信中称马可为儿子,说:“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彼前5:13)
五、马可福音
彼得带领马可到外邦游行传道。作为蒙救主较早拣选的使徒,彼得经历了很多事,有着丰富的属灵经验。彼得向马可口述耶稣的事迹,马可用希腊文记录下来。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最短的篇章,内容精炼生动,论及耶稣是受苦的仆人,也是我们的救主,其中没有记载耶稣的家谱和耶稣复活之后的事,只记载到耶稣复活为止。马可福音可以说是缩微版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相比,故事次序虽不相同,其中重要的内容是耶稣实际作工的经历以及基督的教训,其中三分之一篇幅记载了耶稣所行的神迹,三分之一篇幅记载耶稣受难的情形。如果说约翰福音有另外三卷福音书没有的独特内容:大臣的儿子得医治、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谈道、真葡萄树、行淫时被捉的妇人,等等,那么,马可福音可以和别的书卷串珠,有些另三卷福音书没有提到的细节,例如耶稣在加利利海平息风浪,马可福音记载耶稣睡在哪里,睡在什么上面,这也是作为渔夫的彼得才能留意到的。
彼得为什么没有亲自写出一卷彼得福音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并非他没有文笔,他写的彼得前后书也很精彩。彼前将这份工作给了马可,我们试着揣摩分析:第一,彼得是教会的领袖,要学会分享属灵的利益,让大家都可以参与;第二,鼓励年轻人成长,帮助他们建立信仰与作工的精神;第三,出于圣灵的引导和计划,马可因顺从而被使用。马可也没有辜负上帝的美意,认真完成了这份美妙的圣工。
六、马可殉道
马可在巴拿巴和彼得的帮助与带领之下成长为大有能力的使徒,埃及人嫉妒他的权柄就捉拿他,捆绑他的双脚沿街拖行,打得他鲜血淋漓,次日用火焚烧。马可为主殉道了,他再不会畏难退缩了,知耻而后勇是他人生的写照。同样,彼得也曾三次不认主,之后痛哭悔改,蒙主接纳。经过五旬节圣灵沛降的陶造,彼得已经改变了,再次面临困境,他心里充满感恩,感谢上帝给他机会配为主受苦,彻底洗刷过去三次不认主的羞耻,刷新弟兄姐妹对他的印象,抛弃老我的性情,成为新造的人。
七、保罗改变对马可的看法
马可的成长后来得到了保罗的深度认可,保罗被囚的时候称他是忠信的,他再次被囚时写信给提摩太,请他和马可一起来,因为马可在扶持保罗的工作上很有用。保罗也是细心的,他将对马可的正名记录下来,供后世参详,让人都可以看到马可的改变。
八、马可悔改对我们启发
我们若在教会中有影响力,一定要关注别人的成长,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3:16)上帝默示的信息也是督责我们要归正学义。对照马可的经历,我们是否也会在和平时期像玫瑰花一样在教会里绽放,可是面对狂风暴雨时花瓣就凋零了呢?苍松翠柏,面对风暴,屹立不倒,和平时期的玫瑰花也要有苍松翠柏的精神。马可在第一次旅行布道中的退缩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他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没有经历过挫折。他坚信靠主一定能站稳。就如富家子约瑟,在被卖的途中也成长了,因着爱上帝就决志要忠诚于上帝。所以,逆境不是坏事,能够让人成长。
马可的经历启发我们,不能仅在和平时期作一个好基督徒。主以艰难当饼,以困苦当水,为要促进我们成长。面对艰难的环境,我们要多思想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和被钉十字架的情景,也要思想天国的荣美,使我们得到力量。求主赐给我们巴拿巴善于接纳人、举荐人的胸襟,赐给我们彼得扶持别人的热忱,愿我们都成为上帝手中完美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