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意象、象征:圣经预言研读法》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5年第二季度4-6月
导 言
预言的前兆
“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1991年)期间,有位著名的新教作家和演说家坚信〈启示录〉曾预言了这场战争。他的依据是,有些直升机看起来就像〈启示录〉第9章中所描写的蝗虫。“它开了无底坑,便有烟从坑里往上冒,好像大火炉的烟;日头和天空都因这烟昏暗了。有蝗虫从烟中出来,飞到地上;有能力赐给他们,好像地上蝎子的能力一样。”(启 9:2、3)
这显然不是解读圣经预言最好的方法。不过,像这样的解释在基督教中相当普遍。事实上,几十年来,有一系列的书籍、文章、影片和网站问世,专门研究预言,做出了许多与末世相关的预测,通常围绕着中东地区的战争或动荡展开,甚至连日期都定好了。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每次预言都没有成真。作为复临信徒,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基督为中心的方式—来解读预言;这样一来,预言的焦点就不再是中东的某处,或是在那里发生的军事冲突。我们要透过基督与撒但之间善恶斗争的滤镜来看待这些预言。善恶之争是一场将全世界卷入其中的属灵斗争,当上帝的百姓—犹太人和外邦人(参见启12:17;14:12)—面临最终危机时,斗争将达到顶点,而引发危机的核心便是敬拜创造主(参见启14:7),而非兽和兽像。
〈但以理书〉第2章是理解末日预言的关键因素,它不仅蕴含着这些预言的历史框架,还提供了解开其含义的钥匙。
〈但以理书〉第2章描绘了四个世界帝国—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罗马—之后上帝建立祂永恒的国度,“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但2:44)〈但以理书〉第7章和第8章中的平行预言中也包含了这一基本框架,即世俗帝国兴衰更迭,直至上帝的国永远建立。
在〈但以理书〉第7章中,天使解释得很清楚:“这四个大兽就是四王将要在世上兴起。然而,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但7:17、18)
四个世界帝国(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和罗马)在历史上相继兴起,直到耶稣复临后,上帝建立祂永恒的国度。当然,我们现如今仍处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的时期,这是基督再来之前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世上的联盟帝国。
我们将在本季以这一历史视角为基础,研究如何解读圣经预言,特别是一些揭示了预言真理和末世事件的典故、故事、意象和暗喻。
我们从〈创世记〉的记载开始—这不仅对于理解预言至关重要,也为接下来的内容,尤其是十字架和耶稣为人类赎罪的死亡提供了背景—接着来到巴别塔,看到圣所的事奉,再看到〈诗篇〉,甚至看到旧约中的几桩婚姻。在上述所有以及更丰富的经文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意象、象征和暗喻。只要带着祈祷的心和谦卑顺服的精神来研究(如果你带着叛逆的心读《圣经》,就是在浪费时间),那么有关末世的预言,特别是在〈启示录〉中的预言,都会变得活灵活现。
仅一季的学习时间显然远远不够,无法一一探讨所有能帮助我们解开预言真理的故事和异象。说不定—将这些预言全数研究完毕,我们可能需要的乃是永恒的时间。在那之前,且让我们凭着主的恩典,尽力学习我们可以领悟的内容。
第1课
《 研究预言的数项原则》
3月29日~4月4日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耶 29:23、24;诗 139:1–6;但 12:4;启22:10;提后3:15–17;来4:12。
存心节:
“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 存心节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利米书9:24)
正如对《圣经》中的大多数内容一样,基督徒对预言的看法也是各有千秋,所以有人会提出研究圣经预言简直是浪费时间。毕竟,如果基督徒对每个预言的细枝末节都要争论不休的话,又能有什么益处呢?可惜,许多基督徒开始抱持这种想法,认为《圣经》中的某些书卷,例如〈启示录〉,是无法让人明白的。于是他们索性不再读这卷书,甚至会有牧师好心办坏事,声称研究预言会带来的问题比它能解决的问题多得多。
但事情并非一贯如此。在基督教历史的前1800年中,大多数基督徒对于研究圣经预言并无异议,他们对预言所传达的主旨也有惊人的共识。而这正是上帝的本意:“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1:10)
本周我们将对一些原则展开讨论,以便对预言有一致且可靠的理解。
■研究本周学课,为4月5日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3月30日
第1课 研究预言的数项原则
【凡读的,都当领会】
当你走进任何一家基督教书店并浏览有关圣经预言的书目时,你很快就会发现各式各样的观点和解读,着实令人眼花缭乱。你可能会忍不住想:也许像〈启示录〉这样的书,世上没有人能真正理解 。举例来说,有位作者说敌基督只是个比喻而已;另一位说要到未来才会出现敌基督;还有人说敌基督指的是在异教罗马帝国时代的某事或某人。
有位年长的牧师曾这样说:“也许《圣经》就像一把旧提琴,你可以用它演奏出任何你想要的曲调。”然而,《圣经》本身绝没有这样的含义。《圣经》邀请我们阅读,它认定上帝的话绝非徒然,祂圣言中的真理是我们可以明白的。
阅读太24:15,启1:3,太11:29和耶9:23、24。这些经文如何讲述上帝渴望人理解祂的心意?
许多大学都会开设类似《圣经文学》之类的课程。对于信徒来说,坐在这样的课堂上,看到教授把《圣经》当做异教神话来解读,着实令人目瞪口呆。世俗研究者认为,《圣经》的故事可能包含某种道德“真理”的内核,但故事本身是可以随意编造的。所以在这些教授看来,说《圣经》是由上帝所启示的是件非常可笑之事。
这样一来,教授们虽然在读《圣经》,却听不到上帝说话的声音。还有些人得出的结论显然与《圣经》的信息背道而驰。若不全然向主降服,没有一颗向真理敞开的心,那么读经的人不但会错过书中的信息,还有可能误解那字里行间所启示的 、有关上帝慈爱与圣洁的品格。类似情况的产生可能比人所想象的更容易,这也是在没有正确的工具和(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态度以及圣灵的引导下埋头读经,结果却带来伤害的原因。
有人看到一个并不敬虔的人在读《圣经》。在被问到他在做什么时,他回答说:“我就是找一找,看哪里有漏洞。”为什么在阅读上帝的话语时,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星期一 3月31日
第1课 研究预言的数项原则
【上帝渴望被人理解】
当你处在异国他乡的诊所或药店,急需沟通却语言不通时,没什么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了。你知道你得说些什么,却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你的意思。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对上帝而言,则出现了不同的问题。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9)问题并不在于上帝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来与我们沟通,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词汇或智力来完全理解祂的旨意。
下列经文如何表现出上帝和人类在理解力上的差距?
诗 139:1–6
诗 147:5
罗 11:33
约壹 3:20
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测透上帝的思想,因为祂既是无限的主又无所不知。而我们就连祂创造的万物都无法全然明白,又怎能完全理解这位造物主呢?我们无法做到。
虽然我们无法懂得一切,但我们能够理解关于得救所需之事(参见提后3:14、15)。当使徒们向听众解释福音时,他们总会提起已经应验的预言,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预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阐明救赎计划。确实,《圣经》中的预言最终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将我们引向耶稣,以及祂向全人类发出的救恩应许。
毕竟,创造万物的主(参见西1:16;约1:1–3)来到世间,为每一个人(连最堕落的人也包含在内) 为祭。上帝就是这样深爱着我们。的罪将自己献上祂既为我们做了这一切,必然希望所有人在基督里赐下的一切。而预言就能 (甚至最堕落的人)都能明白祂做到这一点。
虽然我们的确有许多事情不理解,但为什么更重要的是专注于我们所知的并遵照去行,而不是纠结于那些我们尚未了解的事呢?
星期二 4月1日
第1课 研究预言的数项原则
【〈但以理书〉—隐藏这话】
阅读但12:4。主在这里对但以理说了什么?(与启22:10比较)
传道人常用但12:4来预测基督复临之前科技和知识的迅速发展。许多人也以它形容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交通设施上的长足进步。本会的许多书籍也采纳了这种解释。虽然以上说法都是合理的,但经文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请再读一遍这节经文。天使一开始就对但以理下了一道禁令,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这话所指的正是〈但以理书〉。这样看来,那在末时突然增长的知识,有无可能是指对〈但以理书〉本身的理解而言?
这正是〈但以理书〉和〈启示录〉的不同之处,因为约翰被告知“不要”封住他的书(启22:10)。从一开始,〈启示录〉就是要教人明白的,因为“日期近了”。相较之下,〈但以理书〉却是要到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才会得到更清晰的解读。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优秀的基督教思想家试图解读〈但以理书〉,有些甚至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对〈但以理书〉理解的迅速加深是在1260年预言结束后(也就是西元1798年)。当时,全球各地多位解经家得出结论,会有大事在1843年左右发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威廉.米勒耳(William Miller),他的布道掀起了十九世纪伟大的复临运动,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最终催生了“余民”教会,也使得人们对三天使的信息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换言之,这场全球运动的诞生正应“知识就必增长。” 验了但以理所预言的,到了“末时”,在不论断他人是否得救的前提下,我们稍加比较,就可以看出当前基督教界所陷入的“黑暗”。像设立于伊甸园的第七日安息日的基本真理,人们对其嗤之以鼻甚至抛弃,却以源于罗马异教崇拜的星期日取而代之。再思考人们对于死亡状态的懵懂无知,绝大多数基督徒依旧抱持着异教观念,认为人死后会立即进入另一种存在,甚至有些人相信那就是永恒燃烧的地狱。
相较之下,我们对于所获得的真理,应当无比感恩,且保持谦卑。
星期三 4月2日
第1课 研究预言的数项原则
【研读《圣经》】
复临教会对于圣经语言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威廉·米勒耳。虽然米勒耳对于某些重要经文的解读(例如但8:14)并不完美,但他的方法论却极为重要,为末世余民运动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阅读太5:18,提后3:15–17和路24:27。这些经文教导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圣经预言?
从某些方面来看,研究《圣经》就像在拼一幅巨大的拼图。如果你才刚刚拼出了两三块,那样是绝不可能看清整幅画的。也许从你拼好的这几块中,你看到了一匹马,于是你断言自己拼的是一幅奔马图。但再拼几块之后,又出现了一只鸡和一头牛。在你最终拼完了几百块拼图后,才看到这其实是一幅风景画,其中有一座城、一片农场,以及远处绵延的山。
有些基督徒在研读《圣经》时会犯的一个主要错误是,他们把《圣经》当作一本松散的语录或箴言合集,认为可以用来应对生活中的某种特定情境。有些人则会将基甸会《圣经》(译注:基甸国际会免费分发的《圣经》)研读《圣经》中那份简单的研经指南奉若圭臬,因为从中可以找到各种主题的相关经文,于是便认定这些就是《圣经》针对各主题的全部教导。
不幸的是,他们在研究预言时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将个别经文断章取义,直接与当今的事件进行比对,完全脱离了《圣经》的上下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代解读预言类的书籍虽层出不穷,但每隔几年又要重新修订,因为他们对未来事件的预言和时间判断都是错误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究某一主题时,不能只选择几处特定的经文,而是要仔细研究《圣经》针对该主题的全部教导,并要将上下文的语境考虑在内。要知道,将一段经文掐头去尾,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强行解读,其实是挺容易做到的。你是否接触过这样的人,他们只用特定的几段经文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人死后的状态和安息日的理解?怎样回应他们才是最好的?
星期四 4月3日
第1课 研究预言的数项原则
【按比喻还是按字面理解?】
在研读预言时所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判断《圣经》中的语言究竟应当按字面意义理解,还是按比喻去理解。读者如何确定作者是否在使用象征性语言?又如何得知其象征意义呢?最要紧的是要看这个比喻或象征在整本《圣经》中如何被使用,而不是看它在当代语境中的意义 。例如,有人将〈但以理书〉第7章中的熊看作是俄罗斯的象征,因为今天熊经常被用来代表俄罗斯。但用这种方式来解释预言,既不合理,也不可靠。
查阅下列经文,让《圣经》来解释《圣经》(自己定义其术语)。每组经文中共通且有预言性的象征分别是什么?《圣经》如何解释其含义?
但 7:7;8:3;7:24
启 1:16;弗 6:17;来 4:12
启 12:1;21:2;弗 5:31、32;耶6:2
遵循这一简单的规则⸺让《圣经》自己来定义其术语,那么围绕着预言象征的神秘感大多会烟消云散。按比喻还是按字面理解?举例说明,我们看到角可以象征一种政权或国家。剑可以代表上帝的圣言。还有,妇人可以代表教会。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圣经》会进行自我解释。
不过,有个问题仍需说明,上帝为什么要透过符号或象征进行表达,为何不直截了当地说明?比如,彼得在彼前5:13中为何要隐秘地将罗马称为巴比伦?
上帝选择在预言中使用象征性的手法可能有许多原因。比如,考虑到新约教会的状况,倘若〈启示录〉直白地指出罗马就是诸多邪恶的始作俑者,那么教会所受到的迫害可能会变本加厉。不管是何种理由,我们可以相信,上帝是希望我们明白这些符号的含义的。
在某些符号和预言的含义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专注于我们已经理解的内容如何能增强我们的信心?
星期五·4月4日
第1课 研究预言的数项原则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善恶之争》,第18章〈美国的改革家〉,原文第319–324页。
“牧师和信徒都说但以理和〈启示录〉的预言是人所不能了解的奥秘。但基督把先知但以理有关当时的话指示祂的门徒,说:‘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太24:15)至于说〈启示录〉是一个奥秘,是人所不能明白的这个意见,与这卷书开篇的话是相抵触的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上帝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仆人。……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启1:1-3)
“鉴于圣灵的见证,世人怎敢说〈启示录〉是一个奥秘,是人类的悟性所不能领悟的呢?事实上它乃是一个显明了的奥秘,一本敞开了的书。〈启示录〉的研究能使人注意但以理的预言,这两卷书提出上帝所赐给世人最重要的训诲,有关世界历史结束时所要发生的种种大事。
“基督曾向约翰展开教会的经验中一些旨趣深奥而动人的景象。他看到上帝子民的情况、危险、争战和最后蒙救。他记载了那将要收割地上庄稼的最后信息,那庄稼,或是收入天仓的禾捆,或是捆成捆的稗子预备用火焚烧。基督曾把非常重要的题旨,尤其是有关末期教会的事,显示给他,使一切弃假归真的人都可以得到教训,准备应付那摆在他们面前的危险和斗争。关于那将要临到地上的事,没有一个人是必需留在黑暗之中的 。”——怀爱伦,《善恶之争》,原文第341、342页。
讨论问题
❶研究预言如何大大地增强你的信心?哪些预言—有些写于数千年前,关乎数百或数千年之后发生的事—曾经增强了你对《圣经》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加深了你对启示《圣经》之上帝的信任?比如,〈但以理书〉第2章是如何提出充分且合乎逻辑的理由仅存在,而且祂知晓未来 ,使我们相信上帝不?
❷有许多预言解释是不切实际且出自主观臆测的,有些甚至出自本会。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其害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必须谨慎地“凡事查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