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意象、象征:圣经预言研读法》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2025年第二季度4-6月
第6课
《读懂耶稣的牺牲》
5月3日~5月9日 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赛1:2–15;来10:3–10;出12:1–11;林前5:7;该2:7–9;赛6:1–5;启4:7–11。
存心节:
“他们唱新歌,说: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上帝。” (启示录5:9)
当耶稣走向施洗约翰时,后者不禁宣告:“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这显然是指动物献祭,要知道所有的献祭都预示着基督代替了世人而死。
在《圣经》中,动物献祭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它就像贯穿全书的红线;在〈启示录〉,约翰被引导来到上帝宝座前(启4、5章)所见证的宏大一幕中,献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时,耶稣以被杀羔羊的形象出现(启5:6),这正是理解这一预言场景的关键点。
本周我们将探讨献祭的相关主题,帮助我们了解天上宝座前那位主角—被杀的羔羊耶稣基督。祂被公认为是配得的,没有人能超越祂,而祂独特的配得也充分揭示了上帝透过献祭制度所完成的工作。它向我们显明上帝是一位拥有无限大爱的神,祂作出了终极的牺牲,这是足以让我们和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物在永恒岁月中为之赞叹的奇迹。
■研究本周学课,为5月10日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5月4日
第6课 读懂耶稣的牺牲
【徒劳的献祭】
有时候将两种观点进行对比是极具启发性的。我们可以从上帝拒绝祂子民献祭的故事中,了解到《圣经》对于献祭之本质的教导。
比较赛1:2–15与56:6、7和诗51:17。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关于献祭的重要教导?
上帝拒绝接受献祭;这一悲剧时刻在以色列的历史上并非首次发生。在救赎历史初期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亚伯的祭物得到了上帝的喜悦和认可,该隐的祭物却不被接纳。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有机会比较可接纳和不可接纳献祭之间的区别(参见创4:3-7;来11:4)。
在以赛亚时代,以色列人机械地履行宗教责任,只要做到在宗教一栏打勾即可,他们极为敷衍地取悦上帝,同时随心所欲地生活。他们的献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像该隐一样,在态度上丝毫没有表现出对上帝的降服与顺从。
驱动着世界列国的正是同样的精神:自满。该隐想要随心所欲地生活,他以自己的方式装模作样地献祭好打发上帝。我们只能假设他将上帝视为一种麻烦,是自我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但同时他也对上帝心存畏惧,不得不做些表面工夫以求自保。
然而,亚伯献上了上帝所要求的祭品,它彰显了上帝对即将到来的弥赛亚的应许(创3:15):一只羔羊,预表基督在髑髅地的拯救。
“亚伯领会了救赎的伟大原理。他看出自己是一个罪人;并且认明罪和罪的死刑阻碍了他的心灵与上帝的交通 。于是他带来被杀的祭牲,就是牺牲了的生命,来承认他违犯了律法的条款。他藉着所流的血,仰望那将来的牺牲,就是死在髑髅地十字架上的基督;他既信靠在髑髅地所成全的救赎之功。便得了称义的见证,他的祭物也蒙了悦纳。”——怀爱伦,《先祖与先知》,原文第72页。
避免自己在宗教事务上做表面工夫,这一点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每个人如何才能体会完全依靠耶稣的死并将其作为我们救赎之唯一希望的真正含义?
星期一 5月5日
第6课 读懂耶稣的牺牲
【公牛和山羊的血】
有些人对整个献祭的概念提出批评,认为这种做法既残酷又苛刻,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公平的。然而,这正是其意义所在。基督的死也是残酷、苛刻且不公平的——无辜之人为有罪之人而死。这就是解决罪的问题需要付上的代价。所有这些残酷、严苛、不公平的献祭所指向的,正是基督的死。
阅读来10:3–10。关于旧约时代上帝子民所献上的祭,这段经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罪人不能藉着这些祭物得救,那为何还要献祭?
羔羊和其他祭牲不过是象征,指向上帝的羔羊及其赎罪与牺牲。献祭是信仰的体现,它给罪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来表明他们对将来弥赛亚之工作的信心。我们常常将这些象征称作“预表”,继而由“本体”予以应验,即它们所预示的事物或事件的出现。有人甚至将献祭形容为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小型预言”(mini-prophecies)。
与献祭相关的仪式类似于购买行程。当你买火车票、公车票或机票时,是不会立刻得到你所购买的这趟旅程的。不过你会得到一张车票或是登机证:它就是未来旅程的象征或应许。你当然可以选择坐在那张票上,但它没办法将你带到目的地。然而,一旦你上车或登机,旅程就展开了,你也可以得到所购买的东西:那一张车/机票也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祭牲的作用亦是如此。它们曾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真正的祭物献上时,它们就失去了意义在耶稣死后,地上圣殿中圣所与至 —这圣所之间的幔子裂成两半的事上得到了体现。“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可15:38)整个献祭制度、圣殿以及相关的一切,都指向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实现了祂的应许并战胜死亡后,这些预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只有道成肉身的耶稣之死(参见约1:1-3,14)才能赎罪,可想而知罪恶是多么可怕。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罪恶?
星期二 5月6日
第6课 读懂耶稣的牺牲
【逾越节的羔羊】
〈启示录〉中有将近三十次提到耶稣是“羔羊”。从救赎计划实施的早期,上帝的子民就用羔羊来象征那位即将到来的弥赛亚。亚伯献上“羊群中头生的”(创4:4),而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前,他们接到指示要用一岁的羊羔来赎回每个长子和头生的牲畜(出12:5)。
阅读出12:1–11,赛53:7、8,林前5:7和启5:6。这些经文带给我们哪些有关耶稣作为逾越节祭物的启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就在基督死亡、复活并升天的多年以后,彼得回顾所发生的一切,于是他写道:“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8、19)
耶稣作为人的一生,是完全满足上帝圣洁要求的一生,其余的人都犯了罪,而我们罪恶的生活方式实质上是对造物主品格的扭曲。
然而,耶稣成为“末后的亚当”(林前15:45)。在我们落败之处,祂活出完美的榜样。祂在祂的人性中表现出人类本该有的样式。祂完美地彰显了上帝的荣耀。祂曾对腓力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 。”(约14:9)
另外,耶稣在逾越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进一步表明祂就是逾越节的羔羊所预表的本体。在约18:19、20 教义。与之相仿的是,在出,耶稣说祂是“明明地”讲述祂的 12:5、6中,以色列人奉命选择一只羔羊作为逾越节的祭物,要“留”着,或者公开展示直到献祭的那天。当大祭司质问耶稣有关祂教导的事时,祂就提到自己是在圣殿中公开教导,供每个人去思考。祂的一生,祂的工作和教导—都揭示了祂真实的身份。祂是毫无瑕疵的羔羊,是上帝公义与荣耀最有力的体现。
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体现出耶稣完美的品格?
星期三 5月7日
第6课 读懂耶稣的牺牲
【耶稣在圣殿中】
整个救赎的故事中都充满了矛盾。上帝希望恢复人类与祂曾经拥有的亲密关系,希望与我们亲近。然而,将罪人带到祂面前只会让罪人毁灭。正如大卫所写的:“因为你不是喜悦恶事的上帝,恶人不能与你同居。”(诗5:4)但大卫同时又写道:“至于我,我必凭你丰盛的慈爱进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你的心向你的圣殿下拜。”(诗5:7)
阅读哈2 :7–9 。在建造第二圣殿时,先知哈该说了一个惊人的预言:新圣殿的荣耀将大过以前的圣殿。这预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所罗门王为第一圣殿献殿时,上帝的荣光――就是以色列的子民前往迦南之时与他们同在的荣光―― 充满了圣殿,就连祭司也无法站立供职(王上8:10、11)。然而,当第二圣殿献殿时,象征着上帝宝座的约柜不见了,因为耶利米把它藏了起来。这次,圣殿里并没有充满上帝同在的荣耀 。这一幕确实令人心碎。那么哈该的预言怎么可能实现呢?
答案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以血肉之躯亲自来到第二圣殿中。上帝自己从幔子后面走出来,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与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破碎的世界。由于神子如今成了人子,我们就能够看到祂的面容,听到祂的声音,见证祂的事工,譬如我们看到祂摸了摸那不洁净的麻风病人,病人就得痊愈(太8:3)。上帝想要离我们更近,但祂不是让我们靠近祂,而是亲自来靠近我们。祂亲身从天而降,来到我们身边。难怪《圣经》提到耶稣时这样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太1:23)试想这其中的深意:宇宙的创造者纡尊降贵地生活在我们中间,最终还为我们而死。
十字架是迄今为止上帝之爱最伟大的体现。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到或体会上帝之爱的真实性?
星期四 5月8日
第6课 读懂耶稣的牺牲
【因为祢创造了万物!】
仅有几次,先知们在异象中被带到离上帝很近的地方,他们被允许看到了上帝的宝座。以西结看到在苍穹之上有宝座的形像(结1:26);以赛亚在天上的圣殿中见到宝座(赛6:1);在〈启示录〉第4、5章中,约翰在异象中被领到宝座前,这是我们所能看到最清晰的描述之一。旧约时代圣殿中的事奉表明,人类只有一条路可以来到上帝面前:基督的血(参见利16:2,14)。
阅读赛6:1–5 和启4:7–11。这两个异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注意事情发生的顺序 :最先出现的是什么?接下来是什么?这些异象强调了哪些有关上帝的真理?
在每个得见上帝荣耀宝座的异象中,最先出现的一幕便是天上的生灵强调上帝的圣洁。以赛亚异象中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圣殿中充满了烟云,“门槛的根基”因撒拉弗宣告上帝的圣洁而震动起来。在约翰的异象中,基路伯也发出同样的呼喊:“圣哉!圣哉!圣哉!”(参见结10:14、15,可以找到被称为基路伯的活物)每一位先知都见证了上帝荣耀的辉煌场景。
随后,我们看到了先知对于这一幕的反应。以赛亚哭诉自己是一个嘴唇不洁的人(赛6:5),约翰则大哭起来,因为他看到一个悲惨的现实:找不到一个配得的人(启5:4)。当我们直面上帝的配得时,才会开始明白人类的处境 :我们是完全不配的,需要基督作我们的救赎主。
撒但曾多次控告上帝,指责祂专横、自私且苛刻,但只要我们的眼光能有片刻停留在上帝的宝座上,就能揭穿撒但的谎言。因为我们得以看见基督真实的模样,“被杀的羔羊”(启5:12)让我们看到了天父真实的样子。见到耶稣,就见到了天父(约14:9),这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安慰!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就是对天父最伟大的启示。
这样一来,十字架应当向我们显明两件事:第一,上帝是多么爱我们,才会为了我们的缘故牺牲自己 ;第二,我们是多么有罪且堕落,因此唯有藉着十字架才能拯救我们。
星期五·5月9日
第6课 读懂耶稣的牺牲
进修资料
《圣经》清楚地表明,基督是唯一能够确保我们得救的那一位。祂作为人的一生是唯一无罪的生命,也是唯一能够完全彰显天父荣耀的生命。祂是那无瑕疵之上帝的羔羊,如今作为人类的领袖,成为我们永恒的保障。同时,祂担当了我们的罪,满足了上帝对于邪恶的公义审判。当约翰看到天上的众生聚集在上帝宝座周围这一壮观的场景时,天上的长老告诉他不要哭,因为“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已得胜”(启5:5)。
想想看,罪恶之严重,人类之堕落,只有上帝自己—耶稣—的死亡才足以解决罪的问题。假设还有其他方法能够既不违反祂神圣统治的原则,又能拯救我们脱离罪恶,上帝肯定不会选择这条路的。
“违犯上帝律法的就当治死,但在全宇宙中,只有一位能代替人类来满足这律法的条款。上帝的律法既与上帝自己同样的神圣,所以只有那与上帝同等的一位,才能为违犯律法的人类赎罪。除了基督之外,没有人能救赎堕落的人类脱离律法的咒诅,并使他们重新与上天和好。基督愿意把犯罪之过失和耻辱归到自己身上,这罪在圣洁的上帝看来是那么可憎,甚至圣父与圣子必须分离。然而基督却愿意下到祸患的深渊来拯救败亡的人类。”—— 怀爱伦,《先祖与先知》,原文第63页。
讨论问题
❶约翰看到羔羊来到宝座前,看起来像是“被杀”过的。启13:8告诉我们,耶稣自创世以来就“被杀”了。在我们还不需要救赎计划时,这计划就已制定出来,这件事让我们对上帝有怎样的认识?生活在一个冰冷无情的宇宙中
❷许多无神论者相信,我们孤独地 。可《圣经》不但讲述了上帝的存在,还指出祂深爱这世界,甚至愿意降世为人,并为世人舍命。与那些不信上帝的人相比,我们在看待这个世界和我们在其中位置的事上,会有怎样的不同?换言之,十字架的真义如何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
❸为什么基督的生、死与复活是人类得救的唯一途径?这昂贵的代价说明了罪恶到底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