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但启预言简讲(小迟长老) > 正文

但启预/言简讲|第45讲 另一小角的特征与作为

注:第44-46讲属于第20课内容【另一个小角】

第44讲 另一小角的兴起与发展


第45讲 另一小角的特征与作为

(音频比文稿内容更丰富)

小角具有政教联合的特征

但8:23 ……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 

这里提到“双关的诈语”,它的希伯来文可以翻译成“令人困惑的谜语”,或者也可以翻译成“表里不一的言行”。在这里主要是指一种将政治手段和宗教手段并用的情况。这一方面分别应验在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身上。 

自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以来,许多罗马皇帝都高举基督教,并且施行政教联合,但他们的目的都不过是为了利用基督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皇帝所谓的悔改信主是一种诈语,这是一种行政策略上的障眼法。皇帝虽然高举基督教,对基督徒的确作出各方面的优待,但同时却又以政权干涉教会内部的事务,甚至干涉到圣经的信仰本身。所以在当时的许多人看来,皇帝的言行似乎是一个测不透的谜。 

那么,后来兴起的教皇势力更是带着政教联合的特征。为了使宗教能够有表面的复兴,教皇努力争夺政权上的优势,企图通过政权力量来维护宗教。但这也只不过是加强自身威信和获取属世利益的障眼法。因此,教皇的言行本身也是一种诈语。 

我们可以这样说,罗马帝国是罗马教廷的前身。或者反过来说,罗马教廷是罗马帝国的延续,这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他们都巧妙地使用政教联合的手段来赢得人心。正如预言所说,这个王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 

申28:49-50 耶和华要从远方、地极带一国的民,如鹰飞来攻击你。这民的言语,你不懂得。这民的面貌凶恶,不顾恤年老的,也不恩待年少的。 

早在摩西的时代,预言之灵就已确切地指出罗马帝国将要对犹太人所有的侵略。罗马的军旗正是鹰的形象,所以这里说“如鹰飞来攻击你”而且,犹太人从未与罗马人有过来往,罗马人的拉丁语是犹太人非常陌生的语言,正如这里所说,“这民的言语,你不懂得”这里提到“面貌凶恶”,是指罗马人残暴的精神。而且,这也同样适用于后来的罗马教廷的精神。

小角施行宗教逼迫

不管是罗马帝国还是后来的罗马教廷,都曾经大大逼迫上帝的百姓。第八章的预言也同样提到这个方面。

但8:10 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 

这里说到“天象和星宿”,是什么意思呢? 

赛40:26-31 你们向上举目,看谁创造这万象,按数目领出,他——称其名。因他的权能,又因他的大能大力,连一个都不缺 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 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 

这里说,上帝创造了天上的万象,并且给它们起好了名字。上帝也一直在用他的大能大力维持着它们的运转,所以它们一个都不缺。同时,这里也是在象征性地说明,上帝对他百姓的眷顾和引导。正如后面所说,上帝要赐能力给那些等候他的人。所以,圣经用天上的万象来代表上帝的儿女,这是多么美好的象征。换句话说,上帝看我们就如同天上的星一样,非常宝贵和重视。他不愿意失去其中的任何一个,他一一称其名,并且用大能大力来引导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天象和星宿是象征上帝的百姓。 

但8:24 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加百列天使对此作了确切的解释。他说,小角的势力要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也就是要对上帝大有能力的仆人以及众信徒施行逼迫。正如前面的异象中所显示的:“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并且用脚践踏。”小角为什么有这样的权柄呢?因为这是上帝许可的。我们要知道,历史中上帝的百姓遭逼迫的事件,都是在上帝的许可之下发生的,为了炼净他的子民。但是,小角的能力却不是出于它自己,而是来自撒但。撒但是其背后的操纵者,它鼓动这些恶势力去施行逼迫。 

但8:25 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心里自高自大,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 

罗马帝国的前期不但杀害了许多犹太人,而且后期还逼迫残杀基督徒长达二百多年。 

在《善恶之争》第2章中,针对罗马帝国对早期基督教的逼迫,有这样的话“逼迫的火焰点燃起来了,基督徒的财产被夺去,并从自己家中被人赶出。他们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他们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无数的人用自己的血印证了自己所作的见证。贵族和奴隶、富户和穷人、智士和愚夫,一律都被无情地惨杀了。 

根据历史的记载,当尼罗皇帝在位的时候,大约公元64年,也就是在使徒保罗被囚禁的期间,罗马城发生大火,全城几乎全部焚毁。尼罗在大火过后开始修建新宫,号为“金宫”。罗马城于是传有流言:尼罗放火为的是建造新宫。尼罗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为替罪羊,大肆捕杀基督徒。其中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彼得就在这次逼迫中为主殉道。约在彼得殉道的同时,保罗也被斩首。 

在《使徒行述》第46章中,针对这一事件有更加清晰的记载“在保罗被囚期间,信奉基督教的人数激增,以致引起当局的注意,并惹起了他们的忌恨。皇帝也因自己家里的人改信基督教而特别震怒,而且他随即就找到藉口,竟以基督徒为他进行无情残害的对象。约在此时,罗马城起了一次大火,结果城内房屋几乎焚毁一半。当时盛传说尼罗曾亲自下令纵火,但为避免嫌疑起见,他就假装宽大为怀,慷慨周济那些无家可归的穷苦难民。虽然如此,但众人依然将罪名放在他的身上。当时民众激愤恼怒,因此尼罗为要洗刷自己,而同时从城中清除他所惧怕所恨恶的一等人起见,他就将这罪名加在基督徒的身上。他的毒计成功了,结果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一不分男女老少一都被残酷地处死了。”正如圣经所预言的:在上帝的儿女坦然无备的时候,他们就被杀了。 

那么,在后来教皇兴起掌权的1260年当中,罗马教廷也杀害了五千万以上的基督徒。 

在《善恶之争》第15章,针对罗马教廷的机构“耶稣会”曾经在法国发动的圣巴多罗买节的大屠杀,留下了这样的记录“但是罪恶的黑暗记录中最黑暗的一篇,也是各时代最惨无人道的行为中至可怖的事件,就是圣巴多罗买节的大屠杀。世人仍以惊心动魄的恐怖来回忆那些最卑鄙最残酷之屠杀的惨景。法国的君王受了罗马教神父和主教的怂恿,竟容许这样可怖的工作。在夜静更深之时,钟声大鸣,作为开始大屠杀的信号。正当数以千计的改正教徒在家安睡,信赖他们国王的保护之时,竟没有得到一点警告而被拖出去无情地杀害了历史正如预言所说的,当基督徒坦然无备的时候,他要毁灭多人。

小角抵挡和践踏真理 

但8:11-12 并且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他。他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这里说:“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按照原文应该翻译为:“除掉常献给君的”也就是说,在原文当中没有“燔祭”这个词。后面说:“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按照原文应该翻译为:“有军旅和常献的交付它”。 

那么,所谓“常献的”是指什么呢?其实它的意思非常明显,因为这里说,它要“除掉常献给君的”,并且“毁坏君的圣所”从而可见,“常献的”和“圣所”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需要从圣所的仪式和表号性的礼节当中来寻找它的意义。 

按照旧约圣经的记载,在圣所当中,有常常要献给上帝的一些东西。比如每天早晚献的燔祭,每天早晚常献的香,另外还有常献的陈设饼,每安息日更换一次。 

燔祭是预表耶稣为拯救人类而成就的代赎的工作,他作为替罪的羔羊在十字架上死去;香炉的烟云象征复活升天之后的耶稣在天上圣所中为他百姓所作的中保祷告;陈设饼则象征生命的粮,也就是上帝的话语。这些表号都是与上帝的救赎计划有关的。但是预言说:这个小角的势力要“除掉常献的”换句话说,它要抵挡真理,并且妄想破坏上帝的救赎计划。那么,这一特征非常确切地应验在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身上。而且我们将会看到,在这件事上,罗马帝国和后来的罗马教廷之间是密切联合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仔细看以下的解释。 

事实上,天主教也就是原始的基督教经过变质退化的产物。那么,原始的基督教在什么时候开始走向堕落呢?正是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位的时候。从那时起,开始了政治与宗教的联合,并且异教的教导被带进教会当中,真理和谬道混合起来。所以说,天主教之所以出现,和罗马帝国的异教是分不开的。教皇之所以出现,和罗马帝国的皇帝是分不开的,因为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也就是上帝为什么用同一个小角来预表两个势力的原因。下面就来看一看,他们究竟如何“除掉常献的”。 

自从基督教被罗马皇帝高举以来,许多异教徒纷纷加入教会,但他们实际上并未真正悔改。在表面上敬拜上帝的同时,这些异教徒依然对先前的偶像迷恋着,但又无法直接将偶像带进教会当中,于是他们开始着手一种策略,也就是利用圣经中的人物来代替他们原先的偶像。这样,他们的想法渐渐得到了宗教领袖们的支持,于是教会中出现了彼得的像,保罗的像,耶稣的像,约翰的像……而这一事件最终就导致了马利亚崇拜的出现。后来,天主教把马利亚当成是上帝和人之间的中保。这样,常献的香所象征的耶稣的中保职位就被马利亚取代了。不但如此,就连教皇本身也被看作是地上的中保。也就是说,天主教在地上设立了伪中保,以此妄想取代天上真中保的职位。 

在罗马帝国高举基督教并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时期,加入基督教的异教徒还把一种靠功劳得救的思想带进教会。后来,在天主教中出现了苦修、圣地朝拜以及其它各种凭人的行为获得称义的方法。人们不再仰望那位被杀的羔羊基督。耶稣流血的牺牲,这个救赎的伟大功劳被渐渐地湮没了。就这样,常献的燔祭也被除去了。 

在罗马帝国时期,政教联合使得基督教的纯粹信仰开始变质。为了迎合异教徒们的观念,更为了讨好皇帝的心意,宗教领袖们开始违背证道的原则。他们从一种单纯讲解圣经,渐渐加上了一些人为的说法。最终,上帝的话语不再被重视,取而代之的是异教的理论和教导。并且到了后来教皇兴起掌权的时候,他甚至下令禁止人们读圣经。在那个时候,普通信徒只能听讲道,而没有权利亲自阅读圣经。为什么呢?因为一旦让圣经的话直接摆在人们的面前,魔鬼的阴谋就会被揭穿了。所以为了更好地掩盖真理,为了更好地传讲谬道,为了更好地迷惑人心,圣经被封锁了起来。就这样,常献的陈设饼也被除去了。 

但8:25 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 

罗马帝国不是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吗?是的,它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那么,对于后来的罗马教廷来说,它也有类似的作为。我们想一想,有什么事情比破坏真理更邪恶的呢?为了引导人们走向灭亡,为了使上帝更加伤心难过,撒但最得力的手段,就在于掩盖圣经的纯正真理。

但8:11 并且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这里说:“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按照原文应该翻译为:“除掉常”。也就是说,在原文当中没有“燔祭”这个词,也没有“献给君的”这句话。那么,所谓“常”是指什么呢?这个词的希伯来原文为“tamid”,意思是“持续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常”的意思,我们先来看另外两处经文。 

帖后2:3-4 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 

这里提到的“大罪人”和“沉沦之子”是指罗马教的权势。 

帖后2:7-8 因为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只是现在有一个拦阻的,等到那拦阻的被除去,那时这不法的人必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 

这里说的“不法的隐意”仍然是指罗马教的权势,虽然在保罗写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罗马教,但保罗却看到这种敌基督的精神已经在暗暗的酝酿之中。然而,保罗同时也看到,在罗马教的权威正式形成之前,有一个拦阻它的,这个拦阻它的势力是谁呢?正是当时的罗马帝国。那么,当罗马帝国被“除去”之后,这“不法的人”就要显露出来,是指罗马教开始兴起掌权。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但以理书8章11节中所谓的“除掉常”是指什么意思。“常”的原文是“持续的”,这正是指在过去曾持续存在的异教的势力。我们知道,过去的埃及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帝国、玛代波斯帝国和希腊帝国都是异教的势力。那么,这另一个小角首先是代表罗马帝国,然后是代表罗马教廷。罗马帝国同样是异教的势力,而后来兴起的罗马教廷则是异教与堕落腐化的基督教联合的势力,并且拥有世俗权力。也就是说,从埃及帝国到罗马帝国,异教的体系和制度一直是“持续的”,但当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这“持续的”异教势力就被“除掉”了,继而兴起的则是罗马教的权势。在这个基础上,让我们按照圣经原文的意思再来体会一下这节经文的含义。 

但8:11 并且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毁坏君的圣所。按原文直译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所表达的含义是这样的:这另一个小角“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这样的特征无论罗马帝国还是罗马教廷都有体现。然而,在这另一个小角所代表的双重权势发展和演变的整体过程中,要经历“常”被“除掉”的事件,也就是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在此之后,罗马教廷则致力于“毁坏君的圣所”,也就是践踏基督通过圣所启示的真理。 

但8:12 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它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这里说:“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按照原文应该翻译为:“有军旅和常交付它”,其中“献的燔祭”在原文中也是没有的。 

首先,这里的“军旅”是指上帝的子民,他们要被“交付”给罗马教的权势,正如但以理书7章25节说“他……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这里指的是中世纪罗马教廷对上帝百姓的迫害。然后,所谓“常”也被“交付”给罗马教廷,是指异教的体系和制度被罗马教的权势继承下来。

此文经授权发布

9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