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默想耶稣生平 > 正文

默想耶/稣生平|第7讲 耶/稣工作引敌意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一同来学习《默想耶稣生平》,我们今天分享的题目是《耶稣工作引敌意》。主耶稣在地上的工作遭到恶人的嫉恨仇视,在耶稣被陷害之前,他的先锋约翰就已经被陷害了。 

思考一,耶稣为何不去看望并拯救施洗约翰?

我们首先要了解施洗约翰为什么被下在监里?他曾经非常正直地指责希律不该娶他哥哥的妻子,这就引起希律妻子的仇视,她最终找个借口,把约翰下在监里,使他倍尝苦楚。施洗约翰是一个非常有信心的人,他曾经三次指着耶稣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但他在灰暗的环境里,心里生出疑惑。他派门徒去问耶稣:“我们究竟是在等候你呢,还是等候别人?”主耶稣让门徒看了他一天的作为,之后回去汇报给施洗约翰,就是瞎子看见,聋子听见,瘸子起来行走,天国到了人间。施洗约翰听到这一切事,更加确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也说:“凡不因我而跌倒的就有福了!”

施洗约翰遭受这样的患难,耶稣又如何对门徒们去讲这事呢?耶稣在门徒的面前表扬了施洗约翰,说他不是被风吹动的芦苇,也不是穿细软衣服的人,并且施洗约翰比先知大多了。为什么说施洗约翰比先知大多了呢?因为他是主基督的先锋,近距离和耶稣接触,甚至为耶稣施洗。但是旧约时候的先知们都是远远地仰望弥赛亚,在预言中远远地看到基督要道成肉身到地上。施洗约翰却亲眼看到耶稣,亲自为耶稣施洗,并且作弥赛亚的先锋。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他比先知大多了。圣经还告诉我们,在天国里最小的比施洗约翰还大,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施洗约翰没有福气亲耳聆听耶稣的教训,亲眼目睹这大光发出的荣耀光辉。瞎眼的人得以看见,聋子得以听见,瘸子得以行走,这些都是门徒汇报给他的。他也没有看到死人复活。耶稣话语所发的光辉和旧约圣经的预言有了美好对应,这一切他都没有看到。但是耶稣的门徒都看到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在天国里最小的比施洗约翰还大。

施洗约翰的殉道,有没有止息他的声音呢?没有!他的教训也没有停止,而是亘古流传。施洗约翰的榜样也激发了后人的信心,即使在监狱的苦难中也愿意和主一同受苦。主耶稣也将要受苦,施洗约翰是与主一同受苦的人,所以主耶稣没有去救他。约翰在监狱中受苦,也是为使后人遭遇同样环境时心得安慰。耶稣为何允许约翰在狱中受苦丧命?因为主充分信任施洗约翰能够胜任这样的使命。况且主耶稣对自己的使命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他不会贸然自置于险地,因为他还有更伟大的救赎的工作要做。所以,耶稣在约翰被杀之先就退往北方,不给撒但诬告的机会,把施洗约翰的死和耶稣的工作联系起来。

诗曰:施洗约翰被下监,因其正直尝苦楚。 

思考二,耶稣为何前往加利利?

耶稣退往加利利,这和施洗约翰有关系,和恶党们嫉恨耶稣也有关系。并且,这也是遵循主耶稣教导门徒传福音的工作次序,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所以,当耶路撒冷有很多逼迫陷害,不再适合作工,耶稣就退往加利利,开辟崭新的工作禾场。在新的工作区域,耶稣传道的主题依然是“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信福音。”主耶稣的使命依然是从事救赎人类的工作。当施洗约翰被陷害入监,逼迫来临时,耶稣非常清晰自己的使命,就开辟新的禾场。

耶稣到拿撒勒会堂讲道,念了以赛亚书的经文,“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耶稣在他童年所生活的地方,在拿撒勒的会堂里,他讲解了宝贵的经文,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很多人为他嘴上的恩言而感动地欢呼“阿们!”但是当别人问起:“这话什么时候应验呢?”耶稣说:“这话今日就要应验在你们耳中了。”拿撒勒人心中立刻掀起仇恨——难道我们是被压制的吗?难道我们是被捆绑的吗?他们罔顾被罗马征服的事实,不愿意相信这些话。他们最想听到的经文就是“我们上帝报仇的日子”,可是耶稣却偏偏没有念出来。为什么?因为他们一直盼望上帝打破那些压迫他们的国家,高举他们,得到在地上的荣耀,所以他们就拒绝了主耶稣基督。后来主耶稣再次给他们机会,拿撒勒居民依然拒绝了他,主耶稣就只能离开那里。

诗曰:耶稣退往加利利,拿撒勒地拒绝主。 

思考三,耶稣如何呼召门徒献身以及如何在迦百农传道?

耶稣在迦百农传道,也行了很多神迹帮助那地方的人,带领他们认识上帝。迦百农几乎被称为耶稣自己的地方,耶稣在那里作工非常欢乐。迦百农也是蒙了大恩的地方,因为“上帝的光必照在沿海的岸边”,这一切都按照预言应验了。耶稣在传道中使用比喻这种非常新颖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将天国的奥秘透过自然界的事物表现出来,非常贴近人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耶稣了解自己的工作。渔夫从撒网的比喻中得到真理信息;农夫从撒种的比喻中得到教训;家庭妇女们从和面的比喻中得到指导。主耶稣深入浅出地把真理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避免了恶党从他的话语之中抓把柄,迦百农实在是个蒙恩的地方。主耶稣在迦百农传道,得到了很好的收获。他调动人的想象力,使人透过野地的百合花、撒种的比喻感知天国的奥秘;透过藏宝的比喻,让他们看到圣经实在是宝藏。主耶稣的教学方法将真理生动地印入人心,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运用在传道中。

诗曰:迦百农城见大光,得听主训蒙大福。

思考四,耶稣行神迹医病赶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主耶稣在迦百农一带行了很多神迹,我们来分析一些。首先,耶稣医治彼得的岳母。彼得的岳母得了热病,耶稣医治了她,她就起来服侍耶稣和他的门徒。可以看到彼得的献身使他的家人也得以蒙福。我们若献身归向上帝,热心作圣工,全家人都能得以蒙福。弟兄姐妹,你们的家人是否有蒙福的见证呢?我相信一定会有!耶稣医治麻风病人的神迹,如果没有创造的能力,是不可能的。麻风病是非常严重的皮肤病,病人的皮肤麻木,对疼痛没有感知,即使手指头烂掉也不知道,而且往往是关节变形,眼睛突出,嘴巴歪斜,整个人显得非常丑陋,还有非常强烈的传染性。麻风病被当时的人视为上帝的手段,好像病人今生做了错事,立刻受到上帝的刑罚,这是当时人们的错误理解。麻风病人是被隔离开的,他们不能与正常人接触,因为这种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有个麻风病人听过耶稣所行的神迹,当他听闻耶稣要经过此地的信息,心里充满了快乐,就到人群中寻找耶稣。他顾不得左右人的拦阻,一心要去拜见耶稣,求耶稣医治自己的病。

他带着满心的盼望来就近耶稣。我们可以想像这一幕,耶稣的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看到麻风病人过来,就远远地喊话拦阻他不要到这里来。麻风病人对周围的人视若无睹,对拦阻的声音听若无闻,那一刻,他的眼中唯有耶稣基督,对周围的环境似乎浑然不知。这个可怜的人一步一步地挨向耶稣,求他医治。“主若肯,求你为我洁净了吧!”耶稣说:“我肯!你洁净了吧!”主耶稣完全地医治了他。麻风病人的皮肤和垂死状态,若没有创造生命的能力,不可能得医治。这件神迹表明了耶稣具有创造生命的权柄和能力。创造生命的权柄唯独属于天父上帝,这就表明耶稣真是上帝的儿子,与上帝同尊同荣,同有能力。

主耶稣医治麻风病人之后还医好了一个瘫子。这个瘫子知道自己的病是因罪而来,他心里最想要的就是罪得赦免的保证。他说服几个人抬着自己去见耶稣,因着很多人围着耶稣使他无法接近主,他们的信心十足地从屋顶上掀开瓦片,把瘫子缒下来躺在耶稣的脚前。耶稣知道他内心的渴望,是耶稣的爱激励他走出家门的第一步。耶稣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他的心里何等感恩!因为他深知自己的病是因罪而来,每天背负罪担多么痛苦。对他而言,罪得赦免的保证乃是最为重要的,至于身体是否能够康复,他根本就不在乎。耶稣就按他的渴望来回答他,“小子,你的罪赦了!”这句话还有另外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让人知道耶稣有神性的身份和赦罪的权柄,他是上帝的儿子。

瘫子得了痊愈,感到四肢百骸血脉畅通,他知道自己恢复了行走能力,但是他依然安息在主的脚前,享受这份美好。他没有去试验自己新得的能力,直到主耶稣说:“走吧!”他才起来行走。主耶稣行的这件神迹非常奇妙,表明他有赦罪的权柄。感谢主!

主耶稣还医治了被鬼附的疯子。耶稣在会堂里讲道时,撒但带一个疯子进来,喊叫道:“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呢?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你是上帝的圣者。”于是,会堂就乱了,没有人再听耶稣的讲道了。撒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耶稣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这个疯子是因为不节制的罪被撒但捆绑,他的意志被撒但控制,当他想说出求助的话语,撒但就把其它的话语放在他的口中。他所说违心的话语源于撒但对他的捆绑。耶稣洞察人心,知道他内心的渴求,就医治了他。

诗曰:主医热病大麻风,瘫子起身恶鬼除。 

思考五,耶稣为何呼召税吏马太来跟从自己?

税吏马太坐在关口的时候,耶稣呼召他说:“来跟从我!”于是他就顺从地跟从耶稣。税吏这个职业在当时并不讨好,他们中间常有些人不按照规定收税,总是多收一些,非常贪婪,他们的名声就非常坏。税吏马太的心中还追求良善,他也曾经到约旦河边听施洗约翰的讲道,施洗约翰所说“按照例定所收的,不要多收”,这些话他听了就存记在心。虽然表面装作若无其事,他的心已经被上帝的话语和施洗约翰的教训所预备,等待善种撒播进来。马太对旧生活不再满足,因为多收金钱并不能给他带来快乐,他的心灵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当耶稣呼召他说,来跟从我,他就很顺从地跟从了耶稣。耶稣的使命是宣告真理,领人悔改,“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信福音。”在马太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财主也可以归向天国。一个罪人愿意悔改将是何等美好!马太跟从耶稣并成为主忠心的门徒,圣灵感动他写下马太福音,记录耶稣生平的事迹。

诗曰:救主使命宣悔改,呼召马太跟从主。

思考六,耶稣如何回答法利赛人的质疑?

马太归主以后,希望把福音能够带给更多的人,他把自己税吏中的一些朋友请到自己家里,把耶稣也请到家里一起吃饭。这件美事却引起了法利赛人的不满。他们因为耶稣和罪人一起吃饭,就在耶稣的门徒面前控告耶稣,这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情。耶稣回应说:“我来是召罪人悔改,不是召义人悔改。康健的人不需要医生,只有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耶稣道成肉身到地上来,不就是为了召罪人悔改吗?谁是罪人?谁是义人呢?那些法利赛人自以为义。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但他们自以为义。于是主耶稣就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主耶稣和税吏吃饭给很多罪人以希望,他们看到主耶稣并不嫌弃他们,愿意他们悔改归正,这原本是耶稣到地上来的使命,就是引导人悔改,重新归向上帝。

诗曰:主和税吏同吃饭,法利赛人责备主。 

思考七,耶稣如何用比喻来回答禁食的问题?

法利赛人总爱在一些事情上挑剔寻衅,找耶稣和门徒的麻烦。他们在禁食的问题上又找到机会了。施洗约翰禁食的时候,他们控告他不吃不喝。耶稣的门徒没有禁食,他们也去控告门徒不像施洗约翰那样禁食。法利赛人把禁食当作骄傲的资本和在上帝面前的义,耶稣却说,新郎还在的时候不需要禁食,等新郎不在了,也就是等耶稣升天以后,不和大家在一起,你们才需要真正地禁食、祷告,恳求圣灵的同在。当主耶稣受苦的时候,你们也需要禁食祷告,使自己内心坚固。所以耶稣打个美好的比喻,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是禁食的日子。耶稣跟我们同在的时候,这是欢喜快乐的日子。法利赛人常常找机会攻击耶稣和他的门徒。

旧皮袋怎能装新酒呢?旧皮袋装新酒,岂不因新酒的膨胀而破裂吗?旧皮袋代表那些自以为义,没有弹性、包容性的宗教信仰和态度。以色列民运输葡萄汁的过程中,因果汁发酵致使缝好的羊皮袋膨胀,慢慢失去弹性。等以后再装新酒的时候,旧皮袋已经没有弹性,承受不了新酒的膨胀就会破裂。这里,耶稣是拿新鲜的果汁比作圣灵。旧皮袋怎能承受圣灵呢?怎能有圣灵的同在呢?所以我们要作新皮袋,才能装新酒。悔改不是旧生活的缝缝补补,乃是一种完全的革新。

诗曰:主设比喻答禁食,新酒要装新皮袋。

思考八,耶稣如何回答法利赛人?

关于安息日的问题,法利赛人两次发出责问。第一次是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另一次是耶稣在安息日治好枯干的手。门徒因着饥饿,在安息日掐麦穗,上帝爱人,希望人在安息日得到快乐,为安息日敬拜所做的一切,包括吃东西,这些都是上帝许可的,只是不要过于复杂地烹饪。门徒也只是简单地掐了些麦穗,这也符合旧约圣经中所记载的,就是经过麦地的时候,你可以掐麦穗吃,但不要带走。法利赛人就把掐麦穗看作收割,把搓皮看作扬场,他们甚至会把一粒原子看成星球。为什么?因为他们好论断,常常窥伺别人的毛病,心中充满论断的罪。他们眼中常有梁木,却看着别人眼中有刺。他们控告耶稣的门徒,耶稣就拿大卫吃陈设饼作比喻。祭司在安息日讲道作工也符合上帝安息日的要求。

另外一次,耶稣在安息日医好枯干的手,招致法利赛人的责问,耶稣回应说,这个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在安息日使她得到自由释放,难道不好吗?耶稣的话使他们全然羞愧。主耶稣的榜样真是何等智慧,需要我们学习。

诗曰:门徒麦地掐麦穗,圣日蒙福枯手复。 

感谢上帝,我们把本课的大纲用诗句总结:

施洗约翰被下监,因其正直尝苦楚。

耶稣退往加利利,拿撒勒地拒绝主。

迦百农城见大光,得听主训蒙大福。

主医热病大麻风,瘫子起身恶鬼除。

 

救主使命宣悔改,呼召马太跟从主。

主和税吏同吃饭,法利赛人责备主。

主设比喻答禁食,新酒要装新皮袋。

门徒麦地掐麦穗,圣日蒙福枯手复。

0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