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 2024年第3季7~9月
作者:托马斯.薛弗
第6课
《从内到外》
8月3日~8月9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可7;赛29:13;出20:12;可8:11-21
存 心 节:
“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马可福音7:15)
本周的学习是〈马可福音〉第7章和第8章的前半部。在〈马可福音〉第7章的开头,耶稣因拒绝宗教传统而引发了争议。然而,祂这样做却惊人地支持了与当今基督徒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然后耶稣提出了一个谜语,它为我们打开了真正理解信仰的大门。
此后,祂前往推罗和西顿,并遇到了一位妇女,她是福音书中唯一与耶稣辩论且取得胜利的人。耶稣与她的相遇是不寻常的,在这背后有一些隐藏的沟通,而这位妇人领悟到了,并且由于她的信仰,耶稣答应了她的请求。
〈马可福音〉第7章另一个治愈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无论奇迹多么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本身往往不足以使人敞开心扉接受真理。毕竟,这些奇迹对一心拒绝耶稣的宗教领袖有什么好处呢?
〈马可福音〉第8章的研读深入探讨饼作为教义和传统象征的重要性。这些故事包含了宗教生活意义和实践的重要教导。
■研究本周学课,为8月10日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8月4日
第6课 从内到外
【古人的传统与上帝的命令】
阅读可7:1-13。这里提出了哪些相关的真理?
人们或许可以想像孩子们在安息日学时读了这段经文,然后回家告诉他们的母亲,他们在吃饭前不必洗手,因为耶稣是这么说的。然而,这个故事并非与卫生概念有关。
在耶稣的时代,那片土地上的许多人都非常关注仪式的纯洁性。在两约之间的时期,洗手以保持礼仪纯洁的思想扩及至普通百姓,尽管这些规则最初仅适用于旧约中的祭司(出30:17-21)。正是根据这个概念,宗教领袖们因门徒的作为对耶稣抱怨。
关于那些向耶稣提出的问题,祂并没有直接回答。相反,祂用两方面的回应来捍卫祂的门徒。首先,祂引用以赛亚的严厉话语,斥责一个用言语尊敬上帝、心却远离上帝的国家(赛29:13)。然后又再继续引述〈以赛亚书〉来谴责他们将人的传统置于神圣上帝命令的位置。
耶稣回答的第二部分引用了〈以赛亚书〉。主引用了上帝的命令要孝敬父母(出20:12);也就是说,要在父母年老时照顾他们,这与宗教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宗教传统中,人们可以向上帝献上一些物品(一份礼物,corban),但也可以为自己而拒绝将其使用在有需要的年迈父母身上。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对话情境:“父亲,我很抱歉。虽然我很乐意帮助你,但我已把钱献给圣殿了。”
耶稣毫不保留抨击的,正是这类型的伪善。他们将人的传统置于上帝圣言之上,这样做就是犯了罪。
那么祂对法利赛人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耶稣的回应暗示,祂并不认为他们在坚持洗手的礼仪上是符合了上帝旨意的必要条件。相反,祂的回应显然是支持律法的诫命并反对人的传统(另参可1:44;7:10-13;10:3-8;12:26,29-31)。
我们可能有一些与上帝律法原则相冲突的“传统”吗?如果有,它们会是什么呢?
星期一 8月5日
第6课 从内到外
【洁净的手还是洁净的心?】
阅读可7:14-19;耶稣在可7:15中提出的谜语是什么意思?
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所说的话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因为他们思考这些话与利11章洁净和不洁净之食物的教导有关。耶稣会撤消这些差异吗?复临教会教导吃肉的教友只能吃那些列在洁净动物清单上的肉,这是错的吗?
首先,耶稣先前才在可7:6-13中为摩西辩护并反对传统,若说祂此刻又突然驳回了可7:14-19中摩西的指示,乃是非常突兀的。其次,法利赛人所宣扬的传统在旧约的教导中毫无根据。相比之下,食物的规定却是有根据的。第三,可7:19说耶稣洁净了所有的食物,这并不是说有关食物的规定被废除了,而是法利赛人所制定的、关于触摸污秽的传统失效了。例如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如果你可能因与外邦人接触而变得污秽,那么你也可能因接触他们所接触过的食物而受到污秽。
阅读可7:20-23。耶稣说什么会污秽人?
耶稣在可7:19中指出,食物不是进入心,而是进入肚腹,然后经由肠道排出体外。但在可7:21-23中,祂指出邪恶是来自内心。祂列出了一连串的恶行,这些恶行始于邪恶的思想,最终也以邪恶的行为结束。
当可7:10中提到的第五条诫命包含在邪恶的清单中时,十诫第二法版的每条诫命都在那里。此外,耶稣在可7:7中提到徒然的敬拜破坏了十诫前四诫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这段经文中,耶稣始终是上帝律法的捍卫者。
你可能拥有正确的神学观,但谁最终完全掌控你的心呢?
星期二 8月6日
第6课 从内到外
【给狗吃的饼】
阅读可7:24-30。从这个故事可以发现什么重要的教导?
接续昨天研究中具挑战性的段落后,今天的故事也提出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为什么耶稣对这妇人的回应如此严厉,又一直称她为狗呢?
耶稣没有公开解释,但祂对她的回应中有两个特征表明了祂正在教导人。在可7:27中,他说应该“先”喂养儿女。既有“先”,那么自然有“后”。另一个特点是,耶稣使用了“狗”这个字的缩写形式,因此依上下文牠不是指小狗,而是被允许进入屋内的狗,也与街头的流浪狗不同。妇人在耶稣的回答中注意到了这两个标记,这有助于解释她的回应。
妇人的回答相当尖锐,她回答说:“主啊……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可7:28)
妇人为何会对耶稣做出这样的回应?当然,对女儿的爱一直推动着她前进。但耶稣也鼓励她,因为祂说“先”,就暗示了有“后”。此外,祂还暗示她是桌子底下的狗。正如狗在房里的桌子底下一样,她也在耶稣脚前为她的女儿恳求。因此,她声称狗有权吃在地板上的食物。
妇人的反应揭示了她的信心,因她把女儿虽身在远处却受到医治之伟大神迹称为“碎渣儿”,这一说法既表明耶稣能力之伟大(如果这样的奇迹叫碎渣儿,那么整个饼会是怎样的呢?),另外这也表明对耶稣来说,满足她的请求只是小事一件。耶稣很受感动,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在耶稣对待她的事情上,祂表明这曾经被看为与以色列无关的人已不再是外人,乃是上帝家里的儿女。既是儿女,她就有权利享受父亲的恩赐。”─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401页。
为何对其他种族和民族的偏见是与耶稣的教导背道而驰的?我们应当怎样消除这种恶念呢?
星期三 8月7日
第6课 从内到外
【舌头打结】
阅读可7:31-37。谁被带到耶稣面前,耶稣为他做了什么?
耶稣从推罗和西顿地区返回加利利时并没有走捷径。耶稣似乎是从推罗地区向北行进,再向上穿过西顿地区,然后向内陆行进,接着向下穿过加利利海东北部,最后到达海边。这是一条迂回的路线,很可能祂需要更多额外的时间来教导祂的门徒。
经文没有确切指出是谁带这人来见耶稣,但他的问题很明显─他听不见,说话也有困难。听力损失会使人与周围的环境隔绝,严重的耳聋会使学习说话变得十分困难。这人的问题可能由来已久。
耶稣了解这人的困境,私下把他拉到一旁。主医治这人的方式,特别是对现代读者来说是很奇特的。祂把手指放在那人的耳朵里,吐了唾沫,碰他的舌头,然后叹息。耶稣触摸需治愈之人患病的部位,但祂为什么要叹息呢?“想到那些有耳不肯听真理,有舌不肯承认救赎主的人而不禁为之叹息。”─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404页。
耶稣奇迹般地恢复了这人的听力,并使他能够清晰地说话。祂的叹息说明了上帝对人类自由选择的限制。祂并不强迫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要让谁来掌控并引领自己的生活─是生命之君还是黑暗之君。耶稣可以打开充耳不闻的耳朵,但不会强迫不信的人承认祂的弥赛亚身份。
这简短的故事也见证了上帝为那些愿意转向祂之人所能做到的事。也许你在分享信仰时感到词穷,不知道该说什么。这神迹鼓励我们,让你相信主耶稣可以打开你的耳朵,让你有意识地了解别人的需要,并分享上帝的道来帮助他们行走人生道路。
你如何使用所获得的听力和说话的能力呢?他们都是恩赐,你现今又是如何使用他们的呢?
星期四 8月8日
第6课 从内到外
【防备不良的面包】
阅读可8:11-13。法利赛人的什么行为令耶稣深感失望?
为什么耶稣不展示祂的神力并说服这些吹毛求疵的人呢?这问题可以追溯到可第3章的结尾,即耶稣谈到了干犯圣灵的罪。如果一个人关上耳朵,闭上眼睛,就算来自天上的神迹再次出现,也无法令他信服;它只会像先前的所有神迹一样被忽视。即使出现神迹,也不足以说服那些坚决不信的人。
阅读可8:14-21。门徒忘了什么?耶稣从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耶稣借此机会警告门徒们要防备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酵”(可8:15),意即他们的教导(比较太16:12)。
可是门徒误解了,认为耶稣是在谈论避免购买真正的饼。当门徒误解时,耶稣通常会给予他们指示。主耶稣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前几个问题在本质上是修辞性的,表达了祂对他们无法理解祂使命的失望。祂的话让人想起祂在可4:10-12中所说、关于外人无法明白的说法。祂说了重话是为了要将门徒们从灵性的昏睡中唤醒。
在可8:19、20中,耶稣问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在祂喂饱了五千人(可6:30-44)和四千人(可8:1-10)之后,他们收拾的零碎装满多少筐子的问题。这是为了说明他们截至目前理应明白的事,就是资源的局限对于弥赛亚来说并不是一个障碍。祂在可8:21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再次反问:“你们还是不明白吗?”毕竟,他们已经与耶稣一起见证并经历了这么多事。
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向上帝的真实和祂的爱敞开心扉?仔细思考我们因上帝和祂的爱而被赐予的所有证据。但为什么我们有时似乎很容易生疑呢?
星期五 8月9日
第6课 从内到外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历代愿望》〈古人的遗传〉,〈消除种族歧视〉和〈真的神迹〉三章,原文第395-409页。
“在现代跟从主的人中,这种阴险而不易捉摸的罪像古时一样,是何等普遍啊!我们为基督而做的工作,以及与主之间的交通,往往因暗地想高抬自己而受损害。我们是多么轻易地庆贺自己的成功,并渴望他人的称赞啊!那使世人以人的理论和传统代替上帝诫命的,就是专爱自己的心理。他们想寻求一条比上帝所指定的路更易行走的捷径。基督警告祂自己的门徒说:‘你们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
“基督的宗教是完全真诚的。为求上帝的光荣而发的热心,乃是圣灵放在人心里的动机。而且惟有圣灵有效的运行,才能把这种动机放在人心里。惟有上帝的大能才能消除私心和伪善。这种改变就是上帝作为的标记。当我们所领受的信仰能消除自私和虚伪,并引领我们专求上帝的荣耀,而不求自己的荣耀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信仰是正确的。‘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约12:28)这是基督一生的方针。我们若跟从祂,这也必成为我们一生的方针。祂吩咐我们‘照主所行的去行’、‘我们若遵守祂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祂’(约一2:6,3)。”——怀爱伦,《历代愿望》,第409页。
讨论问题
①你发现有哪些基督徒的做法有助于保持心灵上的清洁?
②你所在的社区中有哪些人是“不洁”的人?你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并吸引他们接受福音?
③在班上集思广益:我们如何以简单的方式与邻居分享福音?
④阅读可8:1-10关于喂饱四千人的叙述。这些群众很可能是外邦人的说法对于解释这段经文会有什么不同?为何它不该有任何区别呢?
⑤身为堕落的人类,我们如何努力保护自己免受那与生俱来想要高举自己之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