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安息日学研经指引
学课 2024年第3季7~9月
作者:托马斯.薛弗
第10课
《最后的日子》
8月31日~9月6日安息日下午
阅读本周学课经文:
可12:41-44;13:1-32;但9:24-27;7:25;帖前4:13-18。
存 心 节:
“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大能力、大荣耀,驾云降临。他要差遣天使,把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地极直到天边,都招聚了来。”(马可福音13:26、27)
本周学课从〈马可福音〉第12章末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开始,耶稣对一个寡妇的举动做了深刻的陈述。然而,本周学课主要涉及〈马可福音〉第13章,这是关于耶路撒冷圣殿之命运所发出、更多的惊人预言。本章与〈马太福音〉第24章和〈路加福音〉第21章中的章节相似,讲述了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的陷落,甚至直到世界的末日。
〈马可福音〉第13章非常清楚地表明这预言是从耶稣作为先知的时代直到末日,即祂的第二次降临。这种模式遵循了所谓的“派解释末日预言的历史”,而不是试图将这些预言放在过去或遥远的未来。
就像耶稣在〈马可福音〉中的许多教导一样,主的教导是为了回答门徒们的问题或误解。这些问题或误解使耶稣有机会教导对于基督徒生活和经验至关重要的真理。耶稣不仅预言未来,也指导当时和现在的门徒们如何为即将到来的考验做好准备。
■研究本周学课,为9月7日安息日预备。
星期日 9月1日
第10课 最后的日子
【两个小钱的奉献】
阅读可12:41-44。寡妇捐了多少钱?耶稣对此有何评论?
耶路撒冷圣殿是一座极为美丽的建筑。圣殿山在这座城居主导地位,其建造过程所使用的巨石至今仍令人惊叹,其中一些重达数百吨。圣殿和圣殿山的改造和扩建始于主前20年左右,期即希律大帝统治的时,但结构和装饰一直沿用至之后的主后60年代。
许多人带来了大量的奉献,存放在圣殿附近女院的十三个箱子里。耶稣正坐在这里,看见一个寡妇走近,投了两个小钱。这相当于一般一日工资的1/32银子。因此,女人的奉献是很小的。
然而,耶稣对她的奉献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富人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祂对他们所投入的金钱没有给出任何评论,但这位寡妇的奉献却引起了祂的赞美。祂说她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这怎么可能呢?耶稣指出他们的施舍是出于他们的富裕,而她则是出于贫穷。他们余下的很多,而她却是给出了她赖以生存的一切。这一事实使她的奉献变得奢侈,尽管其价值微乎其微。
这个故事包含了关于资源管理的深刻教训。对上帝的奉献并不取决于领袖的行为是否得当。圣殿的宗教领袖阶层当时是相当腐败的,但耶稣并没有因此肯定不奉献的作为。如果有腐败的宗教领袖(该亚法?亚那?),这些人在那时就是最糟糕的。耶稣也深知这一点。
领袖们负有按照上帝之旨意使用资源的神圣责任,这一点是无可推诿的;但即使他们没有这样做,那些为上帝工作服侍的人仍然会在奉献中受到祝福,就像这位寡妇一样。
另一方面,当领导者做了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就扣留什一或奉献,此举就意味着这些奉献是与他们的行为有关,而不是出于对上帝的感谢。无论这样做多么诱人,都是错的。
关于忠于主的工作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星期一 9月2日
第10课 最后的日子
【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
阅读可13:1-13。门徒们如何回应耶稣关于圣殿的说法?耶稣给他们的回答有何重要性?
正如我们所指出的,这圣殿确实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约瑟夫指出,建筑南侧的皇家门廊有162根柱子,每根柱子都可让三人双手环抱(《古史》,15.11.5 413–414)。耶稣却说这一切都会被拆毁。对于这令人赞叹的建筑,这样的预言听起来就如同世界末日。
“当门徒请基督注意圣殿的伟大和壮丽时,那被人拒绝的主心中是有何等说不出来的感想啊!在祂面前的景象固然美丽,但祂忧愁地说,这一切我都看见了。这些建筑诚然奇伟,你们以为这些墙是不能毁坏的吗?但要听我的话,日子将到,‘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第627页。
门徒们想知道耶稣的这个预言会在什么时候应验。因此,在可13:4中有一小群人,彼得、雅各、约翰和安得烈,向祂询问应验的时间。他们想知道这些事情在什么时候会发生,以及它们发生时会有什么征兆。
在可13:5-13中引人注目的是,耶稣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描述耶路撒冷的沦陷,而是在警告祂的门徒们在建立早期基督教会的事工定会遭遇之事。听起来他们的事工不会轻省。
事实上他们会受到迫害、审判,有些人甚至会被杀害。但耶稣自始至终都表明,时候还没有到。他们不会被动荡的事件所欺骗。此外,即使家人和朋友抛弃了他们,圣灵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赐给他们该说的话。
在耶稣的预言中这些介绍的要点是:上帝的子民无须害怕将来的暴动和考验;他们要保持警惕,因为上帝的灵会带领他们度过难关。
对于跟随耶稣所带来的考验,你自己有什么经验?如果还没有,你可能需要扪心自问你是否真的在跟随祂?
星期二 9月3日
第10课 最后的日子
【行毁坏可憎的】
阅读可13:14-18。耶稣提出什么线索来解释何为“行毁坏可憎的”?
在可13:14中,耶稣谈到了耶路撒冷沦陷的核心因素毁坏可憎的”。祂指的是“行主说读的人应当明白。〈但以理书〉耶稣用这些话向门徒们指出。这个术语出现在但:27;11:31和12:11中,并在8:13中也有类似的内容。
阅读但9:26-27谁是“受膏者”,谁是那要来的王。”?
但9:26中的“受膏者”希伯来文是māšiaḥ,英文是“Messiah”(弥赛亚)。仔细研究但9:24-27可以清楚看出,这位受膏者指的是耶稣基督的到来。
但是,那位使耶路撒冷城荒凉的、将要来的“王”是谁呢?该城后来被罗马将军提多所摧毁。因此,若说他是但9:26、27中提到的那将来的“王子”似乎是合乎逻辑的。这两者有所关联,因弥赛亚所受到的待遇预示了这座城市的厄运。
那么,耶稣提到〈但以理书〉时所说的“行毁坏可憎的”是什么?不幸的是,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可憎的行为指的是主前二世纪的安提阿哥.依比芬尼(Antiochus Epiphanes)对圣殿的亵渎。但这是说不通的。耶稣将“行毁坏可憎的”描述为在祂来到世上后所发生的事,因此这不可能是指着基督在地上传道前两世纪发生的事而言。
相反,这种可憎之事很可能是指主后60年代末,耶路撒冷被围困期间在以色列地树立的罗马异教旌旗。这是要基督徒逃跑的征兆,他们也确实逃了。
正如耶稣所预言的,耶路撒冷沦陷了。我们怎样学会相信祂和圣经的所有预言?
星期三 9月4日
第10课 最后的日子
【大灾难】
阅读可13:19。这节经文所指的是什么?
可13:14关于行毁坏可憎的内容是本章围绕的支点(见周二内容)。可13:19也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它指的是自从创世以来没有遇到的大灾难。这预示着比耶路撒冷沦陷时所发生的更大规模或更广泛的迫害。可13、:19也转向将来,指向离耶稣时代更遥远的事件。
正如可13:14与但9的预言相呼应,可13:19-23所描述的大迫害也与但7和8的预言相呼应,其中小角的势力逼迫上帝的子民“一载,二载,半载”(但7:25)。预言中的1260天相当于1260年(民14:34;结4:6)。这时间从主后538年一直延续到1798年。而在主后1798年,拿破仑派他的将军俘虏了教皇。在这1260年期间,小角的势力逼迫并杀害了那些反对教会治理体系的人。
阅读可13:20-23。在迫害期间,上帝给了祂的子民什么希望?在迫害结束时,祂给了他们什么警告?
可13:20谈到为了上帝子民的缘故,迫害缩短了。从历史上看,当宗教改革兴起之后,迫害之火确实削弱,苦难期间也缩短了。随着小角势力的衰落,更多人投入改革之中。但正如启第13章的预言表明,小角的力量将再次崛起。
在可13:21-23中,耶稣警告另一个威胁,即假先知和假基督会在祂回来之前出现。耶稣警告祂的跟随者要提防他们。
当耶稣警告关于假基督时,祂的运动才刚开始,而祂却能做出如此惊人的预言,并且已应验了(就连现今也有人自称是耶稣)。这预言应如何增强我们对上帝话语的信任?
星期四 9月5日
第10课 最后的日子
【人子的来临】
阅读可13:24-32这里描述了什么伟大的事件?
这正是耶稣基督在荣耀中再临。祂再来之前有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征兆。新约充满了指向这奇妙事件的预言。使徒保罗在帖前4:13-18中详细描述了这一点。他谈到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人复活了,并与活着的圣徒一起在空中与基督相遇。在林前15中,使徒详细讲述了基督再来时死人复活的事实。
彼得在彼后3:3-13中也描述了那伟大的日子,解释说主并不延迟实现祂的应许,而是希望所有人都悔改。〈启示录〉对基督的再来有生动的描述(见启1:7;6:12-17;14:14-20和19:11-21)。新约一致的教导是,基督的再来是关乎个人并且实际的,也是能看见并听到的。当祂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见祂。
然而,耶稣所说的“这世代”和“那日子”或“那时辰”是什么意思呢?这些话让很多人感到困扰,因为显然耶稣所说的那世代早已消逝。
这段经文有多种解释方案。有些人认为“世代”这个词可以指一个民族,这里所指的是犹太人,也就是说,在基督再来之前。犹太民族不会灭亡。另一个解释是说,看到所有征兆都应验的一代人在基督再来之前不会被消灭。
但一个更简单的解释是注意在可13:30中,耶稣使用“这”一字来表示“这世代”,而在可13:32中,耶稣使用“那”一字来表示“那日子、那时辰”。在可13中,“这”(houtos、hautē、touto)更多地出现在第1至13节中,导致了耶路撒冷的毁灭。这个字是本章后半部的特征。
因此,“这世代”很可能是指第一世纪的一代,正如可13:30所描述的,这一代目睹了耶路撒冷的毁灭。然而,可13:32却提到基督的第二次降临,这仍然是未来的事,距离第一世纪更远。因此,可13:32使用“那”这个字来谈论距离第一世纪更遥远的事件。
星期五 9月6日
第10课 最后的日子
进修资料
阅读怀爱伦《历代愿望》〈在橄榄山上〉一章,原文627-636页。
世界上正在发生许多令人不安的事情。人们确实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害怕。作为复临信徒,我们怎样才能以一种对事件“内在轨迹”的理解,利用这些事情向人们指出我们在耶稣里的盼望,以及祂来临的应许?
“因为我们不知道祂降临的确定时辰,所以主吩咐我们要警醒。‘主人来了,看见仆人警醒。那仆人就有福了。’(路12:37)那些警醒等候主来的人,并不是在闲懒地等候。人对于基督降临的企望应当使人敬畏上帝,惧怕祂加于罪恶的刑罚,并使他们感觉到拒绝祂恩典的罪是何等的大。那些警醒等候主来的人,必要顺从真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纯洁。他们必要把慎密的戒备和热诚的工作配合起来。因为他们知道主已经在门前了,所以他们的热心就激发他们与众天使合作,来从事救灵的工作。这等人就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管理主人的家,‘按时分粮给他们。’(路12:42)他们在宣扬那特别适合现时代的真理。以诺、挪亚、亚伯拉罕和摩西等人怎样宣布当时代的真理。照样,现今基督的仆人,也必为他们的世代发出特别的警告。”——怀爱伦,《历代愿望》,原文634页。
讨论问题
①为主的工作奉献是一回事,牺牲又是另一回事。区别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为什么这种区别很重要?
②从几世纪以来至今,上帝为何不在祂的子民遭受迫害时加以阻止?善恶之争的主题如何帮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理解迫害存在的理由?
③在现今的世界,基督再来的哪些征兆对你来说特别明显?
④想想死者的状态,以及死者会沉睡到基督再来的事实。人们在死亡时闭上眼睛,接下来他们知道的是什么?这想法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对每个人来说,基督的第二次降临其实并不远?